岳阳楼记原文、翻译及赏析、拼音版及朗读

岳阳楼记原文、翻译及赏析、拼音版及朗读

岳阳楼记

范仲淹〔宋代〕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 通: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曜 一作:隐耀;淫雨 通:霪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完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职到岳州做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和当代名人的诗赋刻在上面。他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胜景,全在洞庭湖上。衔着远山,吞没了长河,水流浩荡,宽阔无边,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连绵不断的雨,接连几个月

展开阅读全文 ∨

文言知识

一、一词多义1.明:(1)(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越明年(2)(明媚) 至若春和景明

2.以:(1) (来) 属予作文以记之(2)( 因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夫:(1)(那) 予观夫巴陵胜状(2)(表句尾感叹) 嗟夫

4.观:(1)( 看) 予观夫巴陵胜状(2)( 景象)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5.极:(1)(直到)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2)(穷尽,尽头) 此乐何极(3)(表示程度深) 感

展开阅读全文 ∨

成语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2、“皓月千里”:范围极为广阔的千山万水都处于皎洁的月光照射之下,形容月光皎洁,天气暗和。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4、“心旷神怡”: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旷:开阔;怡:愉快。5、“气象万千”:气象:情景。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有很多景物在进行变化。6、“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7、“百废具兴”:许多被废弃的事业又都兴办起来。“具”通

展开阅读全文 ∨

分析

中心思想 这篇文章叙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主题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一提起岳阳楼,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想起千古名臣范仲淹,千古名文《岳阳楼记》, 想到其中表明范仲淹宽阔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还会赞颂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可以说,人们把太多的目光和关注给了范仲淹,而很少会有人想到功不可没的滕子京。既是自勉,又是与友人共勉。

后世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正值内忧外患的年代,对内阶级矛盾日益突出,对外契丹和西夏虎视眈眈。为了巩固政权,改善这一处境,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行改革,后人称之为“庆历新政”。但在保守官僚集团的压迫下,改革以失败告终。而后范仲淹又因罪被贬放河南邓州,这篇文章便是写于邓州。

参考资料:完善

1、

夏淳儗·《岳阳楼记》论·苏州大学学报·2009年

2、

王德钦.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博览:湖南教育出版社,2015:345-346

3、

汤克勤.古文鉴赏辞典:崇文书局,2015:274-276

赏析

《岳阳楼记》是作者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岳阳楼记》全文有三百六十八字,共五段。

展开阅读全文 ∨

艺术手法

就艺术而论,《岳阳楼记》也是一篇优秀的文章。

第一,岳阳楼之大观,前人已经说尽了,再重复那些老话没有意思。范仲淹就换一个新的角度,找一个新的题目,另说他的一套。文章的题目是“岳阳楼记”,却巧妙地避开楼不写,而是去写洞庭湖,写登楼的迁客骚人看到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时产生的不同感情,以衬托最后一段所谓“古仁人之心”。范仲淹的别出心裁,让人佩服。

第二,记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交融在一篇文章中,记事简明,写景铺张,抒情真切,议论精辟。议论的部分字数不多,但有统帅全文的作用,所以有人说这是一篇独特的议论文。《岳阳楼记》的议论技巧,确实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

名家点评

北宋陈师道《后山诗话》:范文正公为《岳阳楼记》,用对语说时景,世以为奇。尹师鲁读之曰:传奇体尔。传奇,唐裴铏所著小说也。

明代孙绪《无用闲谈》:范文正公《岳阳楼记》,或谓其用赋体,殆未深考耳。此是学吕温《三堂记》,体制如出一轴。然《岳阳楼记》闳远超越,青出于蓝矣。夫以文正千载人物,而乃肯学吕温,亦见君子不以人废言之盛心也。

清代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中间悲喜二大段,只是借来翻出后丈优乐耳,不然便是赋体类。一肚皮圣贤心地,圣贤学问,发而为才子文章。

清代顾兖《文章规范百家坪注》:楼迁斋评:首尾布置与中间状物之妙,不可及矣。然最妙处在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岳阳楼记》是作者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全文的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相互交织,其中,动态与静态相互呼应,明丽与暗淡相互衬托。作者运用简洁的文辞,和谐的音节,使得整篇文章在节奏上优美动人。此外,作者还使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创新了写杂记的手法,这种创新使得文章在表达上更为丰富多彩,给读者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此文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

展开阅读全文 ∨

范仲淹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357篇诗文 ► 198条名句

完善

猜您喜欢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宋代〕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错喜欢 一作:空喜欢)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政入 一作:正入;围子 一作:圈子;放出 一作:放过)

完善

归隐

陈抟〔宋代〕

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紫绶纵荣争及睡,朱门虽富不如贫。愁闻剑戟扶危主,闷听笙歌聒醉人。携取琴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春。

完善

绝句

志南〔宋代〕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完善

相关推荐

Win8电脑资源管理器快速打开方法!(图文教程)
指字开头的成语
3658官方网

指字开头的成语

📅 07-01 👁️ 713
斗鱼tv鱼丸多少钱 斗鱼一个鱼丸价格介绍【详解】
365bet中文官网

斗鱼tv鱼丸多少钱 斗鱼一个鱼丸价格介绍【详解】

📅 06-29 👁️ 7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