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雹各地叫法

冰雹各地叫法

1、冰雹的种类有哪些?

冰雹是从发展强盛的积雨云中降落到地面的冰块或冰球。根据冰雹大小及其破坏程度,可将雹害分为轻雹害、中雹害和重雹害3级。冰雹对农作物的危害相当大,我国是世界上雹灾较多地的国家之一。我国降雹集中的季节主要是春夏季早秋时期。根据各地降雹季节的变化特征,可分为以下4种类型:春季多雹型、夏季多雹型、春末夏初多雹型、双峰型。降雹日变化主要有几种类型:午后多雹型;夜雹型;中午多雹型;多峰型等。

2、冰雹有哪些别称?

冰雹是坚硬的球状、锥状或不规则的固态降水。由水滴、冰晶和雪花组成的叫做冰雹云。冰雹也叫“雹”,俗称雹子,有的地区叫“冷子”,夏季或春夏之交最为常见。它是一些小如绿豆、黄豆,大似栗子、鸡蛋的冰粒。

对流特别旺盛的积雨云里才会产生冰雹,在冰雹云中有很强盛的气流。通常在云的前进方向,从云底进入又从云的上部流出一股十分强大的上升气流。还有一股下沉气流从云后方中层流入,从云底流出。冰雹的降水区通常出现在这里。这两股有组织上升与下沉气流与环境气流连通,所以在一般强雹云中的气流结构比较持续。云中的上升气流比一般雷雨云要强,雹云被强烈的上升气流输送了充分的水汽,而且冰雹粒子被支撑着停留在云中,使它长到相当大才降落下来。小冰雹是在对流云内由雹胚上下数次和过冷水滴碰并而增长起来的,当云中的上升气流支托不住时就下降到地面。大冰雹是在具有一支很强的斜升气流、液态水的含量很充沛的雷暴云中产生的。

雨雪是从云里掉下来的,冰雹也是如此。不过下冰雹的云是一种发展十分强盛的积雨云,而且只有发展特别旺盛的积雨云才可能降冰雹。冰雹灾害是由强对流天气系统引起的一种剧烈的气象灾害,它出现的范围虽然较小,时间也比较短促,但来势猛、强度大,并常常伴随着狂风、强降水、急剧降温等阵发性灾害性天气过程。每次降雹的范围都很小,一般宽度为几米到几千米,长度为20~30千米。而通常在中纬度大陆地区,通常山区多于平原,内陆多于沿海的地方经常发生冰雹。

3、我们家乡会下一种冰的圆圆的冰粒,我一直以为是冰雹,家乡俗称盐粒子。到底是什么啊?

这是冰粒,也叫雪籽,不少地方的方言叫“盐粒儿”。它比正常的雪花小且硬,当然不是雪,但往往是下雪的前奏;它也不是雹,雹是夏天及春末、秋初时热气上升时形成的高空强对流气象形成的。另外,雹子的确比“盐粒儿”大得多,但一般也就黄豆或花生米大小,像乒乓球那么大的不是没有,几率极低吧,那可是绝对能把人砸得死透的重灾啊。另注:百度上说“盐粒儿”是安徽方言,此话不妥。这种把冬天里下的小冰粒叫作盐粒子的说法在全国好多地方都叫,比如说我们山东也这么说。

4、冰雹称不上,下雪前下的叫什么

雪粒子。雪 我们都知道,云是由许多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的,雨滴和雪花是由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增长变大而成的.那么,雪是怎么形成的呢? 在水云中,云滴都是小水滴.它们主要是靠继续凝结和互相碰撞并合而增大成为雨滴的. 冰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的.这些小冰晶在相互碰撞时,冰晶表面会增热而有些融化,并且会互相沾合又重新冻结起来.这样重复多次,冰晶便增大了.另外,在云内也有水汽,所以冰晶也能靠凝华继续增长.但是,冰云一般都很高,而且也不厚,在那里水汽不多,凝华增长很慢,相互碰撞的机会也不多,所以不能增长到很大而形成降水.即使引起了降水,也往往在下降途中被蒸发掉,很少能落到地面. 最有利于云滴增长的是混合云.混合云是由小冰晶和过冷却水滴共同组成的.当一团空气对于冰晶说来已经达到饱和的时候,对于水滴说来却还没有达到饱和.这时云中的水汽向冰晶表面上凝华,而过冷却水滴却在蒸发,这时就产生了冰晶从过冷却水滴上"吸附"水汽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冰晶增长得很快. 雪花 其形状极多,而且十分美丽.雪花大都是六角形的,这是因为雪花属于六方晶系. 云中雪花"胚胎"的小冰晶,主要有两种形状.一种呈六棱体状,长而细,叫柱晶,但有时它的两端是尖的,样子象一根针,叫针晶.别一种则呈六角形的薄片状,就象从六棱铅笔上切下来的薄片那样,叫片晶. 如果周围的空气过饱和的程度比较低,冰晶便增长得很慢,并且各边都在均匀地增长.它增大下降时,仍然保持着原来的样子,分别被叫做柱状、针状和片状的雪晶. 如果周围的空气呈高度过饱和状态,那么冰晶在增长过程中不仅体积会增大,而且形状也会变化.最常见的是由片状变为星状. 原来,在冰晶增长的同时,冰晶附近的水汽会被消耗.所以,越靠近冰晶的地方,水汽越稀薄,过饱和程度越低.在紧靠冰晶表面的地方,因为多余的水汽都已凝华在冰晶上了,所以刚刚达到饱和.这样,靠近冰晶处的水汽密度就要比离它远的地方小.水汽就从冰晶周围向冰晶所在处移动.水汽分子首先遇到冰晶的各个角棱和凸出部分,并在这里凝华而使冰晶增长.于是冰晶的各个角棱和凸出部分将首先迅速地增长,而逐渐成为枝叉状.以后,又因为同样的原因在各个枝叉和角棱处长出新的小枝叉来.与此同时,在各个角棱和枝叉之间的凹陷处.空气已经不再是饱和的了.有时,在这里甚至有升华过程,以致水汽被输送到其他地方去.这样就使得角棱和枝叉更为突出,而慢慢地形成了我们熟悉的星状雪花. 上面说的实际上是一个典型的星状雪花的形成过程.它的相当部位,不论形状或大小,都应当是相同的.这种典型的星状雪花只有在一个理想的、平静的环境中(譬如在实验室内)才能形成.在大气中,它不能象上面说的那样有步骤地增大,所形成的形状也就不能那样典型.这是因为冰晶逐渐在下降着,而且有时在旋转着,各个枝叉接触水汽的多少有所不同,而那些接触水汽较多的枝又便增长得较多.因此,我们平常所看到的雪花虽大体上一样但又互不相同. 另外,雪花在云内下降的过程中,也会从适宜于形成这种形状的环境降到适宜于形成另一种形状的环境,于是便出观了各种复杂的雪花形状.有的象袖扣,有的象刺猾.即使都是星状雪花,也有三个枝叉的、六个枝叉的,甚至有十二个枝叉、十八个枝又的.

5、南方常见的小冰雹叫什么??

冰疙瘩是北方叫法 应该叫雪霰子

6、什么是冰雹?冰雹最容易在哪些区域出现?

冰雹是一些小如绿豆、黄豆,大似栗子、鸡蛋的冰粒。

当地表的水被太阳曝晒汽化,然后上升到了空中,许许多多的水蒸气在一起,凝聚成云,此时相对湿度为100%,当遇到冷空气则液化,以空气中的尘埃为凝结,形成雨滴(热带雨)或冰晶(中纬度雨),越来越大,当气温降到一定程度时,空气的水汽过饱和,于是就下雨了,要是遇到冷空气而没有凝结核,水蒸气就凝结成冰或雪,就是下雪了,如果温度急剧下降,就会结成较大的冰团,也就是冰雹。

中国各地每年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雹灾。尤其是北方的山区及丘陵地区,青藏高原东部,云贵一带,地形复杂,天气多变,冰雹多,受害重,对农业危害很大。猛烈的冰雹打毁庄稼,损坏房屋,人被砸伤、牲畜被砸死的情况也常常发生;特大的冰雹甚至比柚子还大,会致人死亡、毁坏大片农田和树木、摧毁建筑物和车辆等。具有强大的杀伤力。雹灾是中国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冰雹发生区域广,从亚热带到温带的广大气候区内均可发生,但以温带地区发生次数居多。主要发生在中纬度大陆地区,通常北方多于南方,山区多于平原,内陆多于沿海。这种分布特征和大规模冷空气活动及地形有关。我国雹灾严重的区域有甘肃南部、陇东地区、阴山山脉、太行山区和川滇两省的西部地区。

受地形影响显著,地形越复杂,冰雹越易发生。

中国冰雹最多的地区是青藏高原,例如西藏自治区东北部的黑河(那曲),每年平均有35.9天冰雹(最多年曾下降53天,最少也有23天);其次是班戈31.4天,申扎28.0天,安多27.9天,索县27.6天,均出现在青藏高原。

7、冰雹的天气符号是什么 冰雹两种天气符号的认识

冰雹在天气预报中的符号如下图小三角形:

冰雹在天气预报中的等级符号:

冰雹灾害是由强对流天气系统引起的一种剧烈的气象灾害,它出现的范围虽然较小,时间也比较短促,但来势猛、强度大,并常常伴随着狂风、暴雨等其他天气过程。

中国是冰雹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冰雹每年都给农业、建筑、通讯、电力、交通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许多人在雷暴天气中曾遭遇过冰雹,通常这些冰雹最大不会超过垒球大小,它们从暴风雨云层中落下。

然而,有的时候冰雹的体积却很大,曾经有80磅的冰雹从天空中降落,当它们落在地面上会分裂成许多小块。最神秘的是天空无云层状态下巨大的冰雹从天垂直下落,曾有许多事件证实飞机机翼遭受冰雹袭击,科学家仍无法解释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冰雹。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每年因冰雹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几亿元甚至几十亿元。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天气雷达、卫星云图接收、计算机和通信传输等先进设备以及多种数值预报模式在气象业务中大量使用,大大提高了对冰雹活动的跟踪监测预报能力。

(7)冰雹各地叫法扩展资料:

冰雹的预测:

感冷热:如果下雹季节的早晨凉,湿度大,中午太阳辐射强烈,造成空气对流旺盛,则易发展成积雨云而形成冰雹。故有“早晨凉飕飕,午后打破头”、“早晨露水重,后晌冰雹猛”的说法。

辨风向:下雹前常常出现大风而风向变化则烈。农谚有“恶云见风长,冰雹随风落”、“风拧云转、雹子片”等说法。另外如果连续刮南风以后,风向转为西北或北风,风力加大时,则冰雹往往伴随而来因此有“不刮东风不下雨,不刮南风不降雹”之说。

观云态:各地有很多谚语是从云的颜色来说明下冰雹前兆的,例如“不怕云里黑乌乌,就怕云里黑夹红,最怕红黄云下长白虫”,“黑云尾、,冰雹打死羊和牛”,因为冰雹的颜色,先足顶白底黑,然后中部现红,形成白、黑、红乱绞的云丝,云边呈上黄色。

从云状为冰雹前兆的说法还有“午后黑云滚成团,风雨冰雹齐来”,“天黄闷热乌云翻,天河水吼防冰雹”等,说明当时空气对流极为旺盛,云块发展迅猛,好象浓烟股股地直往上冲,云层上下前后翻滚,这种云极易降冰雹。

听雷声:雷声沉闷。连绵不断,群众称这种雷为“拉磨雷”。所以有“响雷没有事,闷雷下蛋子”的说法。这是因为冰雹云中横闪比竖闪频数高,范围广,闪电的各部分发出的雷声和回声,混杂在起,听起来有连续不断感觉。

识闪电:一般冰雹云中的闪电大多是云块与云块之间的闪电,即“横闪”,说明云中形成冰雹的过程进行得很厉害。故有“竖闪冒得来,横闪防雹灾”的说法。

看物象:各地看物象测冰雹的经验很多,如贵州有“鸿雁飞得低,冰雹来得急”、“柳叶翻,下雹天”山西有“牛羊中午不卧梁,下午冰雹要提防”、“草心出白珠,下降雹稳”等谚语。要注意以上经验一般不要只据某一条就作定断,而需综合分析运用。

相关推荐

拍立得摄影技巧:如何捕捉瞬间之美并增添艺术气息?
秋叶系统怎么样(老电脑用win10还是win8)
365游戏

秋叶系统怎么样(老电脑用win10还是win8)

📅 07-11 👁️ 3176
经历了三年研发、四次大改的《明日之后》,到底怎么样?